- 来源: 南方网
- 日期: 2018-09-04
“你好,我要买单,请扫我的码!”在广州淘金路一家星巴克咖啡厅内,留着大胡子的巴比•阿里•席德点了一杯咖啡后,熟练地掏出手机,通过移动扫码完成支付。“在中国,一旦有了手机,你哪儿都能去,什么都能买,简直太方便了!”他说。
阿里来自西非国家马里。今年是他在中国的第八个年头。他曾在武汉接受过一年半的中文培训,之后入读暨南大学,毕业后选择留在广州发展。如今,阿里带着家人“扎根”广州。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,从事跨境电商贸易。
“广州具有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,较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,使得我能够更好地融入这里。”在阿里眼中,广州不单单是国际化的商业胜地,“我觉得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,在这儿我能展示本色,做我自己”。
今年是马里商人阿里在中国的第八个年头。图为阿里与两个女儿在一起。
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
回想起2010年第一次抵穗时的场景,阿里至今记忆犹新。“当飞机从马里首都巴马科经过17个钟头飞行,缓缓降落在白云机场时,我第一眼便爱上了这座城市。”他回忆道:“到了这我才发现,广州不是电视上播的那样,和非洲、美洲还有欧洲的城市不同,这里有很多老房子。广州城市很美,可以看到很多壮观的桥梁,人也很友善。”
起初,有朋友邀请阿里在广州合作开办公司,被他拒绝了。“我认为做生意之前得学习、弄懂中国文化。”为此,他去了武汉,花了一年半时间学习中文。在那里,他遇到了一位热心肠的武汉阿姨,把他当成家人一样对待。
“‘中国妈妈’带我去参加中式婚礼和葬礼,带我零距离接触中国民风民俗。”在武汉,阿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愈发浓厚。“我觉得马里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异没想象中大。当你提起文化时,背后反映的是人性和人文的因素。”
重新回到羊城后,阿里进入暨南大学主修商科。期间,他更深入地领悟了中国的经商之道,并成功克服语言障碍。“现在我每次去市场,就想着怎么和广州的供应商交上朋友。我能讲一些中国方言和俗语,比如‘一分钱一分货’,所以常常用俗语逗乐他们。”他笑言。
如今,阿里和妻子、两个女儿、妹妹妹夫一同生活在广州。有时,一家人会相约去广州酒家喝早茶,“广式点心既精致又美味,尤其是叉烧包、虾饺,吃过一次就忘不了”。这些年,阿里交了不少羊城本地的朋友。他说:“广州包容多元的气息,让我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,由于有意识地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,我觉得自己适应得很好,我早已把这儿当作我的家了。”
跨境电商带来发展新机
“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,广东等中国沿海省市生产的货物在非洲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,这在外国人圈子里有口皆碑。中国商品在马里就非常流行!”阿里认为,非洲人来到广州淘金圆梦,与珠三角地区商业氛围浓厚与对外贸易便利有关。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天,他刚刚把从佛山采购的一批家具发往海外。
在阿里看来,好的声誉是他闯荡商海的制胜法宝。在起步阶段,他总是去广州小北,那里齐聚了不少非洲商人。由于性格外向,而且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,加之与不少供应商关系融洽,每当马里同胞生意上遇上麻烦时,阿里总是挺身而出,帮忙订酒店、叫的士,有时还为非洲采购商和广州供应商牵线搭桥。一些人渐渐成了阿里的忠实客户,甚至马里政府也会委托他在中国订购货品。
近些年,跨境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正在中国蓬勃兴起。据海关统计,2017年,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总额达902.4亿元,同比增长80.6%。这条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“空中贸易通道”,正从一种经济现象变成一种商业模式,并逐渐转化为一种新型贸易方式,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刻影响。这给主营电子设备跨境贸易的阿里带来了巨大商机。
阿里表示,过去,为找到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,他与地道的老广生意人一样,足迹几乎遍布整个珠三角。“比如,为了寻找智能手机的可靠货源,我经常往返于广州、深圳的各大电子卖场,有时一周要跑很多趟;而如果是采购家具和办公用品,我大多选择佛山的工厂。”
如今,通过亚马逊、阿里巴巴、京东等跨境电商平台,阿里的公司实现了线上采购、线上出货,通过全球物流为海外客户提供更为细致、精准的服务。此外,他还自建了跨境电商网站,客户可以直接在网站下单。“这些平台帮了我大忙,相关的物流业务则交给快递公司,我都不用离开办公室和家,躺在沙发上就能做生意,更省时也更方便。”他说。
为帮客户采购到合适商品,几年下来阿里(右)的足迹几乎遍布整个珠三角。
撰文/摄影:
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龚春辉 南方英文网记者 王凯 袁子翔 实习生 喻美晨